《大公报》刊登周勇董事长专访文章 | 中國海外集團-必一运动官网

oa登陆
登陆
中海集团家族网站
  • 母公司
  • 子公司
en
登陆
菜单
新闻中心

集团要闻

文章详情

《大公报》刊登周勇董事长专访文章

时间: 2018-12-27 18:47:50  来源: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

《大公报》于12月27日刊登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专访文章,全文如下:

抢抓改革开放历史机遇加大对港资源投放

中海集团助港人融入国家发展

「没有改革开放、没有香港,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海外。」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认为,集团的发展与改革开放、思想解放,以及香港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密不可分。他又透露,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,教晓集团要防范风险、控制负债及提升营商管理能力,更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管治理念。

中国海外集团(下称:中海集团)是隶属于世界500强第23位的中国建筑集团的驻港中资企业。经过39年的发展,从一家以20万元开办费起家的小商号,发展到总市值超过35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。周勇介绍,年初至今,集团业务发展平稳,预计今年利润超过300亿元。

从承包工程项目做起,中海集团逐步在港拓展地产项目和物业管理业务。周勇接受《大公报》专访时透露,八十年代社会认为做地产就是投机倒卖,当时在总公司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讨论,但集团老一辈领导把握了这次改革开放的机会,果断作出决定。

严格管理造就良好口碑

1985年,中海集团斥资4850万元购入了大埔4号地块,命名为海宝花园,成为地产业务发展的转折点。周勇说,在吸收了香港成熟的地产经验后,又开始向内地重点城市投资地产项目。成熟经验,加上严格的管理,让集团在内地有了「工科中海」的口碑。

「如果没有改革开放,中国海外发展(00688)怎会有上市的机会?」周勇感慨地说。他介绍,中国海外发展自1992年上市至今,从资本市场至少得到200亿元至300亿元资金,过程中又通过分拆收购,目前旗下拥有五间上市公司,皆因集团把握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。

续参与本港民生发展

「每15个香港人,就有一个住在我们建的房子里面。」周勇的这句话,充分体现了中海集团对香港民生工程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。多年来,中海集团累计建造各类住房16多万套,其中兴建公屋超过11万个单位。集团未来会继续在港投放资源,参与更多民生发展。

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,让周勇印像最深刻。他于1996年获派驻香港,翌年便遇上了亚洲金融风暴,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。

他回忆说,当时不少企业因此倒闭,剩下的公司苦苦经营,「高峰时一套房子的钱,到03年沙士时可以买三至五套」。当时集团的物业投资业务压力也很大,但幸好建筑业务表现平稳,助力集团成功渡过那次难关。他认为,这次经历,给香港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,也让集团了解到「现金为王」,并在未来发展中,做好严格的底线管理,增强对风险的防范及负债率的控制,同时不断提升营商管理能力,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。

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

未来,中海集团将进一步把握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。他介绍,目前集团已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案,其中包括引入职业经理人、发挥集团的管控作用以及让更多年轻人晋升领导层等。旗下中国海外发展今年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,对外进行高管市场化招聘,「以奋斗者为本,让有为者有力,让有为者有位。」未来,中海集团、中国建筑国际、中海物业都将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,提升人才队伍的市场化、专业化水平。

下一步,中海集团还会对旗下五家上市平台有更清晰的发展目标,提升协同效应。此外,让更多香港年轻人融入国家的发展浪潮中,也是改革发展的新思路。

「香港人有狮子山下精神,也有广阔的国际视野,语言能力和调节能力都很强,还很敬业。」他期望有更多港人融入大湾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当中。

推动「二次创业」实现高质可持续发展

22年前,周勇获派驻香港,从地盘助理工程师一路做到现时的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。他谦虚地说,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事和领导的帮助,他又向记者分享了三点体会,这也是他多年经验积累,形成了一套个人的管理哲学。

首先,在任何投资之前,一定要作最坏打算。周勇提及,在作出投资决定前,要考虑当最坏情况出现,公司能否承受后果,「不能有钱就闭起眼睛去投资。」

其次,要派驻最好的团队到每一个项目。他认为,好的团队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保障,要在过程中防控风险,而不是问题出现时才去补救。

最后,监察管理非常重要。周勇对香港的廉政管理尤为赞扬,他说:「我来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廉政公署上课,了解香港营商需要注意的地方、廉政发展的历史、何为利益输送,以及与公职人员打交道时要注意的事宜等等。」此外,集团每年对高管也会定期进行廉政培训,确保不触碰红线。

今年三月,周勇出任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一职。在他看来,一名好的企业高管,不仅是战略的制定者,也是企业品牌的推广者、重点人才的培养者,更是重大风险的化解者,「这里面要学的东西太多了,幸好身边有很多的师傅。」

谈及担任集团董事长的感想,周勇直言,这个职务给他带来更大的是责任,「要承担起中国海外集团的管理责任,让国有企业资产保值、增值。」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他强调,未来会为香港民生发展作出更多贡献。

在周勇的带领下,中国海外集团还在积极推动「二次创业」战略布局。他指出,集团经过近40年的发展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在行内也有一定名气,「但我们不能骄傲,要不忘初心,继续用老一辈当年来香港创业时对市场的敬畏和饥渴状态,通过改革实现更高质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」

外闯策略选择市场重于选择机会

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,也是「一带一路」倡议提出五周年。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,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「走出去」,迎来机遇的同时,也带来了不少挑战。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谈及,中资企业海外拓展面临三大挑战,分别是市场选择、人才派驻和员工本地化。

周勇认为,在选择外拓市场时,要选择政局稳定、经济发展蓬勃、员工愿意去的地方,「要选择适合自己公司定位的市场,而不是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。」他举例说,公司有97%为香港本地员工,故选择以英文为主,与英国法律体系相近的市场较有把握。

人才派驻是中资企业海外拓展的一大挑战。周勇直言,「海外营商环境更复杂,要派驻更强大的人才队伍到当地。」他进一步指出,要让赴海外拓展市场的同事无后顾之忧,除了提供更多个人发展机会,还要对其家庭提供保障支持,「人才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,是企业长远的人力资源政策。」

此外,中资企业「走出去」要重视当地化经营,包括聘请当地员工、寻找当地必一运动官网的合作伙伴等。周勇称,要敢于用当地人,融入当地文化,通过一两个项目,培育自己的团队,用打「持久战」的想法拓展新市场。他以香港市场为例,「若不是在港深耕39年,哪里有今天的中国海外?凡是发展好的市场和企业,都是通过长时间经营得来的。」

周勇还提及,未来会按要求落实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,即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和共享。他指出,在地产业务中,会探索教育地产、养老地产和商业物业的投资。建筑业务方面,也会循绿色建筑方向发展,深度参与香港公屋、内地保障房的建设。

另方面,中国海外集团还积极响应三大攻坚战。周勇介绍,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,集团一直将负债率保持在健康水平,同时密切留意金融市场的波动。目前,集团负债率约68%。在精准脱贫方面,中国海外集团围绕捐赠希望小学、产业扶贫及就业扶贫方面,做了一系列的工作。至于污染防治,集团正积极发展绿色建筑。

公司取名灵感源自香港好友

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指出,「在这个重大变化中间,也包含了我们的集团。」在访问中,周勇还谈起了中国海外名字的由来,原来当时国家建工总局决定进入香港建筑承包市场,并获得了时任加拿大海外发展董事长黄振辉等香港朋友的支持,故从「加拿大海外」得到灵感,取名中国海外。

周勇介绍,1978年,国家建工总局决定来港设立窗口公司,翌年以萧桐局长为首的领导集团来港视察,并获包括黄振辉、香港兴业董事总经理查懋成等香港朋友接待,经过短时间的筹组之后,中国海外集团于1979年6月在港注册成立。

1982年,国家建工总局改组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(现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)。「但中海的名字就一直没改变,有不少人以为我们是中海运还是中海油的,但其实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,才有了我们(中国海外集团)。」周勇说。

中国海外集团主要发展历程:

1979年前身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

网站地图